商标近似性的判断主要考量以下因素:
1.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相关公众指的是与注册商标所标注的商品或服务有关的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判断时应考虑一般公众的通常注意力水平,既不是特别认真,也不是疏忽大意。
2.整体比对与主要部分比对:应将两个商标进行整体比对,同时还要将组合商标中的主要部分进行比对。即使两个商标总体上看起来不近似,但如果它们的主要部分非常相似,也可能被判定为近似。
3.隔离状态下的比对:判断两个商标是否近似时,不应将它们直接放在一起比较。分别比对更容易识别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
4.商标的形、音、义:从商标的形状、发音、含义以及整体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比较。对于文字商标,需要结合音、形、义三个方面来考察。
5.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考虑商标本身的显著性、知名度等因素。显著性较高的商标更容易被认为是近似的。
6.商品或服务的关联程度:考察所使用商品或服务的相关性。如果商品或服务之间有较强的关联度,那么近似商标更容易造成混淆。
7.相关公众的注意程度:考虑目标消费者的注意程度。消费者在购买某些商品或服务时可能会更加谨慎,这会影响商标近似性的判断。
8.是否容易导致混淆:最终判断标准是看两个商标是否容易导致相关公众对商品或服务的来源产生混淆。包括是否会让消费者误认两个商标代表的商品或服务来源于同一主体或存在某种特定联系。
9.中英文商标的含义相似性:对于中英文商标,需要考虑其含义是否相似,从而判断是否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混淆。
综合这些因素,商标审查员或法院会综合评估商标是否构成近似。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扫一扫,加我微信
用户名
姓名